心肌缺血引發(fā)的胸悶、氣短癥狀,需根據(jù)病因及病情嚴重程度選擇藥物,常見選擇包括抗血小板藥物、β受體阻滯劑、硝酸酯類、他汀類調(diào)脂藥及中藥活血化瘀制劑,但具體用藥需結(jié)合個體情況。
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,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,降低心肌梗死風險,尤其適用于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患者。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、比索洛爾,可減慢心率、降低心肌耗氧量,緩解心肌缺血導致的胸悶,但需注意低血壓或心動過緩者慎用。硝酸酯類藥物如硝酸甘油、單硝酸異山梨酯,能擴張冠狀動脈,改善心肌供血,急性發(fā)作時舌下含服可快速緩解癥狀,長期使用需警惕耐藥性。他汀類調(diào)脂藥如阿托伐他汀、瑞舒伐他汀,通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,穩(wěn)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,減少心血管事件,需定期監(jiān)測肝功能及肌酸激酶。中藥活血化瘀制劑如復方丹參滴丸、麝香保心丸,可改善微循環(huán),緩解胸悶癥狀,但需注意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。
除藥物治療外,患者需嚴格遵醫(yī)囑用藥,不可自行調(diào)整劑量或停藥。若胸悶、氣短癥狀持續(xù)加重或伴隨胸痛、暈厥,應立即就醫(yī),通過心電圖、心臟超聲或冠狀動脈造影明確病因,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。日常需控制血壓、血糖、血脂,戒煙限酒,保持低鹽低脂飲食,適度運動,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。